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交流简讯 学生交流 语言比赛 教育展览 志愿者专栏 信息扫描
  学历认证 通知公告 教师交流 外籍教师 国际会议 夏(冬)令营 微信集萃
首页 > 微信集萃 > 正在阅读
文化与文化冰山理论(一)

    什么是文化?这似乎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话题:是餐桌上的饕餮盛宴,还是薯条配番茄酱的经典组合?是美国的乡村音乐,还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浪漫气息?是上海小弄堂里的四世同堂天伦之乐,还是夏威夷沙滩的草裙舞……文化是饮食、服装、音乐、艺术;是等级观念、肢体语言、人际关系;是审美判断、道德准则、价值观。文化,像是空气,我们生活在其中,难以察觉,难以定义,却又不可或缺;文化是楚河汉界,区分了“我们”和“他们”。

一个多世纪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人格理论”,将人格划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就好像是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有意识的层面;而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掩盖在海平面以下的、无意识的,而恰恰是这无意识的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发展,人,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流动,大大促进了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984 年,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与分析“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从而使跨文化交流更积极有效,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首先提出了“文化冰山”这一模型,将“文化”具象化地比喻成漂浮在海面上大若山川的冰柱。

冰山漂浮在海平面以上的可视部分就像是显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举出很多例子:我们擅长的筷子在西方人看来可能是需要练上很久的特殊技艺;而西方考究的餐桌礼仪,在我们眼里也不可不谓是一套复杂的工序;象征着欣欣向荣、喜庆的中国红在部分西方社会反而可能是紧张的危险信号。另一方面,冰山的主体部分仍然掩盖在风平浪静的海平面以下,且远远大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就像隐性的文化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却在不同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危机四伏。

作为冰山的巨大地基,隐性的文化,如社会历史习俗、政治背景、意识形态、人际交往、价值观、道德准则、社会规范等等,支撑并决定了人的行为以及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严重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交流时,像是两座冰山慢慢靠近。交流中的任何一方都只能看到对方这座冰山的“显性部分”,而难以观察到海平面下、庞大的文化“隐性部分”。当两座冰山相遇,往往是海平面以下的冰山发生碰撞,产生冲突,造成海平面上可视“显性部分”瓦解,进而是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善于观察、学习文化冰山的显性表现形式,如语言、着装、基本礼仪等是开展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社会规范、价值体系,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是减少甚至避免跨文化交流时可能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则。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19号

E-mail:shanghai@ieas.net.cn | 电话:0086-21-52137878
Copyright © 2005-2024 Ieas.net.cn All Right Reserved. 来访人数:4669386 人
版权所有: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 地址:中国上海市江宁路245号 | 互联网信息备案ICP证:沪ICP备090449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