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蝶(中国)
黄梦蝶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2012年8月参加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赴冰岛,2013年6月回国。
6月10日,经过足足17个小时的飞行,我终于抵达了上海。
回顾在冰岛的这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收获颇多——
关于眼界,关于先进的思想和教育,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关于除学习外的自我规划与生活自理以及冰岛不可思议的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性情陶冶〜
和大家分享两件事:
有一天我住家姐姐对我说中国人是残酷的,他们吃狗肉。
我提出反对意见:你不能这样说,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吃狗肉。进一步而言,就像格陵兰岛人吃北极熊肉,澳大利亚人吃袋鼠肉,这只是一种饮食文化。然后住家姐姐与我发生了争执,我们两败俱伤。但第二天,经过住家父母的调解,我们又重归于好,并对彼此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的关系比之前更加密切。
再譬如说,我住家妈妈她支持香港独立。当她问我的意见时,我只淡淡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坚定“一个中国”的立场。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想提。
出国培训前,每个人都会被告知避谈政治。但当今的世界局势,你不过问政治,政治来问你。
只要记得对于敏感话题要:以理自处,进退有踞,莫失民族气节。
在冰岛,我做过两个重大而无奈的决定。第一个是换住家,第二个是换班级。
先说一说换班级我做对了。同学比原先班级的令我感到温暖多了。
我那时除了丹麦语,所有课都上。包括社会研究、数学和冰岛语。当碰到语言上有障碍时我就用谷歌翻译。
换了班级后,我在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上课,但我同时我又保留了原先在高二年级的一个语言班上英语。也就是说我在高一、高二两个班级同步进行英语的学习。因而我的作业和测验也是双倍的。由于我的休息时间和体育课被冲掉了。所以我又插在高一年级另外的一个班级上体育课,当时我就轮流在三个班级上课。
这些课程的调整都是我单独预约学校的学习顾问,与她协商后,她再带我去学校课程负责人那里去作了调整。
现在我想说换住家是对的。其实那时压力很大。因为我换了住家后可能换到一个比原来好些的,也可能不是理想中的。但我通过反复思量后,觉得若不换,我在冰岛的交流学习生活一定不会愉快;若换,可能会带来希望。
当时我与前住家又发生矛盾时,我打联系人电话,打了一天都没人接。人不能干等。我就打AFS紧急电话,找最高负责人。她给联系人发MSN。我和联系人谈。和学校联系人谈。联系人再和住家谈。我再和AFS主任谈。她驳回我的请求。我再和住家谈。住家再和主任谈。主任再找我谈。最后决定换住家。但没有新住家在线。所以主任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我在前住家里又等了两个星期。
期间,我与学校顾问谈论换班级的事。她又去请示校长。校长同意了。之后现任住家出现了。我搬去。那之后情势明朗化许多。我非常欣慰也很高兴。所以你要为你的美好生活进行斗争。
接下来我想说的几点比较零碎,我会尽量规整好。
第一,到异地生活,一定要及时拿到信息
譬如说,有哪几个免费的博物馆;哪里是当地特色的餐馆;哪几家纪念品店有特色且划算;有没有什么文化周与音乐节;哪些地方近且风景优美,可以和小伙伴做短途旅行等等。这就需要沟通与交流。有一个讨巧的方法,就是到市中心著名的景点那里去拿资料小册子。像国家图书馆那儿,一般就会有专门的信息栏。
第二,人是不能独立生存的,友情和亲情都需要经营
在同班同学中和在交流生中一定要有谈得来,熟络的人。大家平时互相帮助,再一起去体验和见证新鲜且有意义的事。要学会付出,我付出是因为你对我好或者我懂你的好。譬如说,我的第二个住家养了9匹马,我在骑马的同时,也担负起扫马粪的工作。你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要学会给予。
第三,内心要强大
语言和文化的接受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学会问,不单是课堂的问,更是生活中的问——简单到问路,问语言;复杂到自发性的问文化习惯。当你感到事情不确定时,要及时向有经验的人问该怎么做,要求更多的细节和指导,这样会使事情进展得更顺利。
其实说了那么多,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去体验。只要记得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冷静,表现成熟,不要放弃。生活总会在不幸中给你带去幸运的。对于我来说,在冰岛的前三个月是地狱,但最后三个月是天堂就是最好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