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航(中国)
朱欣航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2012年8月赴美国参加富尔登国际文化交流项目,2013年6月回国。
十个月,我觉得就像跑了一次漫长的马拉松。不同的是,这十个月的马拉松不是要看你跑完有限的路程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要看你在有限的时间的时间里,究竟能跑多远。
说这十个月是马拉松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确实挺累的。刚开始跑的时候还挺起劲,不就这么点路么,分分钟的事情。于是我抱着“我要去拯救美帝人民啦”的愤青心理,一脸大义凛然地踏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内心的热血程度毫不亚于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
结果来到美国的第二个礼拜我就变成了汪精卫。思乡之情那个切啊,什么“革命事业”,都是闲扯。那时候的心情就很像跑长跑,最初的那股力量用尽了,就累了。回头看看,才跑了这么点儿啊!放弃吧?那么多人都在继续呢!于是难过的时候就在被窝里哭哭,看看窗外的月亮,心想着大洋彼岸的亲朋好友们也跟我共赏着同一轮明月吧。然后就意识到了13个小时的时差,那头儿太阳大着呢,于是就更难过地睡下了。
这么长的路,跑着跑着你就会想,我跑了这么久、这么累到底是为什么呀?去之前我曾很肤浅地想,这一趟回来,等到我七老八十的时候就可以很有底气地说“我当年在美国的时候@#$%^&*……”,听上去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令人不明觉厉。但直到到了美国才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我来这里又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的谈资的呀!于是自己只能调整姿态,虚心求教,怎么也要学一些先进的东西回去吧。我记得我第一次听懂一整节US History、第一次看完一整本英文原著、第一次做作业不用查字典之后的那种喜悦和得瑟,仿佛自己是做大学问的人,语言的绊脚石最终只会变成我前进的阶梯。
然而学业上的苦并不是真正的重点。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一个人在外生活自然有难处,更何况还要与Host Family磨合。以前在自己家的时候父母水果零食夜宵样样伺候好;到了Host Family以后洗碗拖地陪人唠嗑一样都跑不了,给人的历练可想而知。然而十个月下来,跟Host Family的感情确实增进很多。如胶似漆可能还谈不上,但至少是深如桃花潭水了。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那十个月共居一室,这该是多大的缘分呐!在此道一声感谢。
马拉松跑到了最后,用了多长时间、跑了多远也变得不重要了。路上的每一个意外收获都令人喜悦。比如我终于可以不等字幕直接看生肉资源了,比如被Host Family夸奖一年里洗碗从来没摔碎过一个,比如一张全A的成绩单。相比起一年前那个羸弱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现在也算是成长了不少。
十个月的长跑,看着确实挺可怕的,但它就像是一只纸老虎,胆大的人咬着牙挺过来了,就发现它不过如此。至少我现在可以粲然地一笑,挥手对过去的我说一声再见。毕竟,这十个月的经历,在人生这条荆棘满布的长路上,只能算是一处别致的路边风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