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交流简讯 学生交流 语言比赛 教育展览 志愿者专栏 信息扫描
  学历认证 通知公告 教师交流 外籍教师 国际会议 夏(冬)令营 微信集萃
首页 > 语言比赛 > 上海市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 > 正在阅读
架起中日友好的桥梁——记上海市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和全日本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

      2006年10月8日,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这是在他之前5年来日本首相的第一次中国之行。中日两国领导人称,安倍的这次出访,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

      一个多月后。第20届“上海市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和全日本地区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先后在中国上海和日本京都拉开帷幕。
这两件事,一前一后,一件发生在政界,一件发生在教育界,看似并无什么关联,但是,如果说安倍的访问意在为处于“冰封期”的中日关系“解冻”,那么,两国两地大学生的双语“演讲比赛”,则旨在推进中日两国的民间交往,开启了中日两国青年一代“和平友好”交往的航道。

      和平友好,是第20届“演讲比赛”的题旨,实际上也是历届和2006年以后各届日汉语“演讲比赛”的题旨。

      1987年9月4日、1987年11月28日,由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和西日本地区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分别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和京都外国语大学揭幕以后,历时20多个春秋,期间,时事变化,岁月更迭,但两国两地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却从未停止过,主办方矢志不渝,始终在为推进中日两国青年的“和平友好”交往而不懈努力。

      小小的演讲台上,一次次响起了慷慨激昂的日语演讲和汉语演讲声。两国两地大学生的精彩演讲,飞越时空,飞越大洋,交响在浩瀚的日本海面,化作贯通两国两地友好交往的桥梁,承载着中日两国年轻一代的希望。

      安倍的中国之行,行色匆匆,不久便踏上了归程。这一次“破冰之旅”,留下的是一个悬念。但是,两地青年慷慨激昂的演讲声,却傲岸地回响在浩瀚的日本海面,表达着一个共同心愿:和平友好……

21年前,他们为“演讲比赛”奔走不息

      我们在追踪“演讲比赛”20多年来的声音档案时,需要说一下几位年已古稀的老人。他们是:原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常务副局长、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瑞琨、原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刘庚生,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森田嘉一总长以及知名汉学家、原京都外国语大学中国语学科主任宫田一郎教授。这几位古稀老人是双语“演讲比赛”的创始人。除他们之外,还有一位元老级人物——原京都外国语大学吉村善太郎。可惜的是,吉村善良太郎已经病故。他们为两国两地大学生的互访交流,为中日两国青年一代的和平友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两国两地大学生日汉语“演讲比赛”的史册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时间,回溯到21年前的1986年。彼时,张瑞琨、刘庚生等人和日本友好人士相会在上海。这几位中日教育专家,壮怀激烈,一致认为中日友好的希望在两国青年学生的身上。遗憾的是,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大学生却少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回忆起当年事,张瑞琨和刘庚生至今感慨不已,对森田嘉一、宫田一郎、吉村善太郎心存感激,充满了敬意。

      宫田一郎在上海生活过多年,熟悉上海,热爱上海,上海话说得很流利。他认为,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果要去中国,就不能不去上海;如果要学中国话,就不能不学上海话。他执教的京都外国语大学,设有多语种学科,但汉语并非大语种,大语种属于英语。官田感到非常遗憾,希望学校要重视汉语教育,提高汉语教育的地位,鼓励日本学生多学汉语。

      京都外国语大学地处关西,那里有几十所私立学校,宫田希望京都外国语大学能首创汉语演讲比赛,这样,不仅能推动日本学生学汉语,而且还扩大了京都外国语大学在关西地区的影响。

      森田嘉一总长十分认同宫田的倡议。他也希望,在关西,京都外国语大学应该率先推广汉语教育。森田出身于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其父曾任日本媒体驻上海记者,这给森田嘉一留下了很深的上海情结。

      按常规,演讲比赛往往是比赛完了就发奖,发奖完了就结束。宫田说,这不行,赛事结束,要请上海的大学生到日本来访问,和日本大学生交流。这样,京都外国语大学在关西地区的影响就更大了。

      森田非常赞同宫田的想法,他希望最好先找中方人商量一下,搞一个大学生演讲比赛的方案。

      宫田想起了刘庚生。他和刘庚生结缘于复旦大学。其时,宫田是日本派往复旦大学的一位访问学者,刘庚生是复旦大学的外事办公室主任。两人在工作上有过联系。当宫田找到刘庚生,向他说起演讲比赛这件事,刘庚生实际上也早就有过类似的意愿,但按照他的想法,演讲比赛不能只搞单向交流,要搞,就要搞双向交流。

      刘庚生应邀去京都外国语大学进一步磋商。临行前,他对张瑞琨谈了自己的想法,张瑞琨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对,要搞就搞双向交流。在京都外国语大学,刘庚生会见了森田后,在京都外大主持的各学科主任教授会议上详述了双向交流的倡议,会上没有一个语种能做到双向交流,刘的倡议得到通过,两国两地大学生双向“演讲比赛”的轮廓开始渐渐浮出了水面。

中日大学生互访史上的“拓荒之举”

     
在京都外国语大学和森田磋商时,森田十分明确地表态说,如果上海大学生来日本交流访问,费用由他承担。那么,日本大学生到上海来的费用呢?刘庚生也表示,当然由我们出。

      访日归来,在上海市高教局等有关领导支持下,刘庚生开始着手中日大学生演讲比赛话筹备工作。首先是筹款,得到两个单位的支持:一是 刘湖涵教育基金会,是美籍华人刘杰垣拿出他父亲刘湖涵的部分遗产成立的私人基金会,张瑞琨是该基金会的理事,刘庚生与常务理事、刘杰垣的代表朱曾浒捻熟,资助双向交流的建议在年度理事会上顺利通过;二是樱花度假村,应仁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对日交流上与刘庚生有过多年合作,刘去日本以前就同应仁才探讨过请樱花度假村接待日本得奖选手的在沪食宿问题,应一口答应,刘回沪后又再次与他敲实。

      上海确定请交流协会副会长、格致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高润华担任主评委、朱曾浒和上海市高教局外事处科长何静担任评委。
在各方努力下,两国两地大学生的双语“演讲比赛”终于尘埃落定。1987年9月4日,第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假座上海外国语学院大礼堂揭幕了。

      这在中日两国当代大学生的互访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回,称得上一次“拓荒之举”。当时,上海拥有日语专业的高等院校,是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第一届上海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这5所高校全部派出选手一比高低。

      同年11月28日,第一届西日本地区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在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日本关西地区的京都外国语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爱知大学、关西大学、富士大学和天理大学等8所大学的16名日本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比赛,紧张有序,十分精彩。中日大学生的演讲,主题几乎全都涉及了友谊和平的宏旨。比赛后,双方选手递交的感想,也都有感而发。

      刘庚生至今记得,第一届西日本地区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日方派出的三名选手是二女一男,由宫田教授带队,他们到达上海的当天,是由他去接机,也是由他为他们洗尘的。

岁月阻挡不了友好交往的脚步

      时光荏苒,21年转眼过去。期间,有过困难,也有过一些始料不及的外部环境变化,然而,21年来,持之以恒,中日双语“演讲比赛”一届接一届,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听刘庚生说往事,其中有两件事留下了很深印象:一件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甲肝爆发。中日青年还要不要继续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会不会感染上甲肝?许多人担心,龙谷大学的学生来不了,两国大学生的“演讲比赛”也要受影响了。事实是,甲肝,没有挡住龙谷大学的来访,也没有挡住两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声音,刘庚生说,北京去不了,但我们可以去南方,苏州、无锡、宜兴,还有杭州,总之,互访不能中断,“演讲比赛”不能中断,中日青年“和平友好”的交往活动不能中断!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不少地方的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不得不暂时停止。但是,承载着中日两国青年“和平友好”的希望之船依然往来于日本海,“演讲比赛”的慷慨激昂之声依然回响在浩瀚的日本海面!

      困难,阻挡不了流逝的岁月,也阻挡不了20 多年来两国两地大学生的互访和交流,“演讲比赛”一以贯之,中日青年的“和平友好”,情也深深,意也深深。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幕后的付出,又有多少人知道森田校长的坚持和中日双方有关人士的恒久努力?他们为了推进中日“友好之船”而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他们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其时,宫田、刘庚生不断鸿雁传书,反复沟通,创设条件,达成共识:困难再大,那也是暂时的;和平友好,那可是永远的。

      说起和平友好交往之旅,有一件事使漆原裕子一直难以忘怀。这位来自日本关西大学的学生,是第一届“演讲比赛”优胜学生。1987年11月,她第一次踏上中国。访问期间,当她逛了淮海路回到住地时,发现自己的小手提包丢了,包里不仅有钱,还有护照,在宫田陪同下,她返回原路寻找,仍然没有找到,漆原裕子急得哭了起来。

      半夜,刘庚生意外地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电话。他在电话中告诉刘庚生,他捡到了漆原裕子小姐的手提包,在冷风中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可一直没有等到漆原裕子!幸亏包中有一张刘庚生的名片,他就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他来电话了。原来,刘庚生的这张名片,是白天招待漆原裕子吃饭时给她的,想不到这时候反倒派上了用处!

      门,敲响了。漆原裕子打开门,一见,刘庚生站在门外,告诉她,包找到了,他将事情的经过一说,漆原裕子顿时破涕为笑。

      一个素昧平生的中国人,为了找到失主,竟在冷风中苦苦地等了两个多小时,宫田深深地感动了。回国后,宫田拿起笔,写了这件事,他的文章发表在《每日新闻》,报社为之加了编者按,读者反响很大。

      1989年3月24日,我国发生一起严重列车倾翻事故,造成多名日本人士伤亡。这起严重事故,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一时间,日本上空黑云压城。来自日本民间的赞语却划破了日本上空的沉闷:一位日本大学生在“演讲比赛”中获奖了,他的女朋友说,我也一定要在“演讲比赛”中获奖。没想到,男友另有新欢,她却说,不要紧,不要紧,只要我也得了奖,我相信一定能找到比他更好、更优秀的男友。言语间,这位日本女学生对“演讲比赛”充满了期盼,充满了希望。还有一位日本女大学生,看中了一位中国留学生,但遭到了她父母的反对。刘庚生到了日本后,她请求刘庚生做做她父母的工作。后来,她又对刘庚生说,你不要做我父母的工作了,当你启程回国,他们肯定会来给你送行的。果然,就在刘庚生回国那天,她给了刘庚生一个惊喜:她父母来了,她和中国留学生也来了。她父母高兴地说,感谢你们,你们的“演讲比赛”办得真好!原来,女孩的父母通过“演讲比赛”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留学生。“演讲比赛”,使他们看到了留学生的优秀,他们不再反对女儿的婚恋了。

      这两件事,发生在“3•24”事件后。如今,时间尽管过去了近20年,但它们却长留在了中日大学生互访交流、和平友好的史册,不会被人淡忘,更不会被岁月的烟尘湮灭。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它们是与“演讲比赛”共生共长的。


春天来临的时候……

      回眸迄今已成功举办的21届“演讲比赛”,规模不断扩大,参加比赛的中日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增加,参赛学生的演讲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目前,参加日语演讲比赛的上海高校,已从当年的复旦大学等5所已经渐次增加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19所,参加西日本地区汉语演讲比赛的日本高等院校也从当年的京都外国语大学等4所增加到了目前的京都外国语大学、大阪外国语大学、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爱知大学、关西大学、富士大学、福井大学、北陆大学等30所,范围也已超越了关西地区。

       为适应日本大学生参加汉语演讲比赛的热情,2002年起,西日本地区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改名为“全日本地区大学生汉语演讲比赛”。

       历史,总是在世人的经意和不经意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抚今追昔,我们不禁为两国两地大学生执着地推进汉语、日语学习的精神追求而击节赞叹不已,21年来,每一届“演讲比赛”的选题,都涉及中日两国的教育、文化、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在相互的角逐中,选手们纵横捭阖,风采竞放,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学养。

      一场场双语演讲比赛,精彩纷呈。比赛场上,和平友好的信念在中日两国两地大学生的心中一如美丽的并蒂莲悄然开放。所有参赛的选手,围绕“和平友好”的题旨,充满感情地进行宣讲和演绎,再现了中日两国的风情风貌、生活习俗,充分显示了两国人民向往和平友好、渴望交流沟通的情怀。

      按照双方约定,每一届比赛,都要从优胜的学生中分别遴选3名学生,各由一名教师带队,于第二年春天进行为时8天的互访,21年来,双语比赛已从583名参赛学生中选送了130名优胜学生,如果将带队教师计算在内,参与互访的人数已有160多人。
春风送绿,湖波送暖。春天来临的时候,中国江南的桃花灼灼,红得正艳,日本富士山下的樱花,也是一片的秀色可餐,经过21年的培植,中日两国大学生双语演讲比赛结出了丰硕成果,如参加日语演讲比赛的上海大学生,毕业后大多走上了涉及中日两国事务的工作岗位,有的在政府部门从事中日外交事务,有的在教育系统从事日语和汉语教学,也有的频频活跃在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领域。

      安倍在结束中国之行时,两国政府联合发表了一项公报。公报说:要“大力开展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回眸21年来中日两国两地大学生的“演讲比赛”,一条前伸的历史轨迹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一项赛事,意旨深远,在中日双方的积极推动下,中日青年一代正在为“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时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而不懈努力。

      这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希望在他们身上。20多年后的几天,我们应该为明天的历史勒石: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为沟通两国两地大学生友好交往所起的桥梁作用,应当被我们永久地记载在中日友好交往的碑柱上。


让共同的心愿架起中日友好之桥

      在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3楼的一间资料室,藏有许多装订成册的文件,这些文件见证了21年来“演讲比赛”的风雨历程。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在岁月的侵蚀下,有的文件虽然已经有点泛黄,但仍然保存得相当完好。阅读这些文件,恍如在阅读中日民间交往的一段历史,回忆之窗随之被倏地推开了。

      从这扇历史的窗口远望,可以看见站在演讲台上的中日两国青年一代的熠熠风采,可以看见他们踏上友好邻邦之后留下的履痕。对于“演讲比赛”,他们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理性诉求,更有太多太多的关于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的思考。小小的演讲台,倾听过他们多少次、多少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刻录下了他们多少遍、多少遍青春与热血相伴的和平友好的心声!

      上海外国语学院4年级应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3年级方继红和复旦大学4年级孟耶,是第二届日语演讲比赛的优胜者。1988年11月26日—12月6日,他们随张寿芳一起访日。访日期间,他们游览了京都的金阁寺、银阁寺、岚山、比壑山;神户、大阪市容;奈良;厷岛和平公园、水族宫等,回国后他们在“访日小结”中写道:通过访日,他们“对日本的概况有了感性认识,增长了不少感性知识。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日本风俗习惯等,得益匪浅。”同济大学的张伟冰是第20届日语演讲比赛的优胜者,在日本访问期间参观了广岛市和平公园,他在“观感”中写道:“广岛市和平公园的空气非常清新,但原子弹纪念资料馆内的气氛却完全不能说轻松,虽然游人很多但是都表情严肃,没有一个人笑”,张伟冰为之感慨地说,“和平,应该是比什么都重要。”

      参加汉语演讲比赛的日本大学生,在访问上海时同样感慨不已。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和多利悠是第十五届汉语演讲比赛的优胜者,在《上海旅行的感想》一文中,和多利悠写道:“应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我第一次去了上海。”上海给和多利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和多利悠继续写道,“上海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比我想像的还要热闹,繁荣的南京路,还有从外滩,东方明珠上看到的上海城市全景。现代化的建筑和从前的建筑融合在一起,我感到上海的发展很快,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很大。”第十九届汉语演讲比赛优胜者、大阪外国语大学的稻田健一在《感想》一文中也直抒胸臆:“最难忘的还是我亲身感到的中国的朝气蓬勃的气氛……在这个旅游中,我能认识到更多的中国的事而更爱上了中国。对这个二十年来不断地继续中国演讲比赛的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会与京都外国语大学的各位,我想在这再表示我的谢意。谢谢。为了报这个恩我约定,为了中日友好我终身尽我的力。”(中日大学生的“感想”为照本直录)

       青山着意,绿水长流,中日两国当代大学生,在双语演讲比赛中携手,谱写共同的心愿:让语言造就世界和平,让日语、汉语建设中日友好之桥。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19号

E-mail:shanghai@ieas.net.cn | 电话:0086-21-52137878
Copyright © 2005-2024 Ieas.net.cn All Right Reserved. 来访人数:4668682 人
版权所有: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 地址:中国上海市江宁路245号 | 互联网信息备案ICP证:沪ICP备09044906号